赵一博激励教育机构
激励教育是针对青少年心理特点,通过激发、鼓励学生,使之提高学习兴趣、树立学习信心、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。它的主要特征是,将激励者的期望与被激励者内心的愿望融合为学习动力,进而使学生产生成功体验。一、关心爱护学生,满足学生求知需求,激励学生自主学习。
许多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,关心、爱护学生的教师在教学上更富有成效。如果一个学生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,求知欲就会大大增强,就会对学习和未来的人生充满希望和愉悦感,更加尊敬与信赖教师,愿意并谋求与教师建立良好关系。因此,无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如何,教师都应责无旁贷地去关心和爱护,并将这种关爱之情以学生便于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,传达给每一位学生。要做到这一点,教师必须善于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,了解学生的校外生活,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,帮助学生树立自尊与自信,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。二、实行启发式教学,开展以学生为主导的活动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教师要针对中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,将教学内容与益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,通过游戏开启学生的智力。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教育要“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”的要求,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,让学生感到学了知识有用,学与不学大不相同。启发学生开展互动式的探索学习,鼓励学生积极交流,给予学生寻找答案的机会,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与发明的乐趣,获得成就感。三、确定和执行挑战性目标,激发“学习动力”。
教师要针对学生想象力丰富、易受暗示、争强好胜等心理特点,强化学生心中“我一定能成功”的信念。有关研究表明,教师对学生的潜能有信心,并把这种信念传递给学生,会使学生感到自己具有才能,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。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设定符合实际且略微高于自己过去成就水平、通过努力完全能够实现的奋斗目标。通过给学生布置一系列由浅入深、由易到难的梯度学习任务,使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乐趣。教师应熟知学生可能遇到的难题,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。对成绩较差的学生,为师者在态度和言行上尤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。四、改进评价方式方法,激发学生内心渴求成功的强大力量。
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,成功本身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。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,必须转变评价观念,改进评价方式方法,取消一个标准、一个答案,只求共性、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,鼓励创新和进步,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,对学生的任何出色表现和进步,都要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。同时强化学生自我激励意识,引导学生学习那些善于自我激励的人,尤其是那些身残志坚与命运抗争的成功者,使他们学会正视困难与失败,在人生路上不断取得成功。